记者丨刘曦
8月12日,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印发《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,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。
《方案》规定,贴息范围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一般消费,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。其中,家用汽车领域被明确纳入贴息范围,包括汽车购置、车辆保险及维修等消费场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5万元以上的消费,贴息计算以5万元为上限。
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《方案》的发布,将有效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算了一笔账:“以5年期20万元汽车贷款为例,贴息后实际利率下降1%,月供可减少约170元,总利息节省超1万元,这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具有显著吸引力。”
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,《方案》通过降低购车成本,将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,进而促进汽车销量的增长。
1
最高贴息3000元
银行结息自动抵扣
根据《方案》内容,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,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%。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的政策执行期内,每位借款人在单家银行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(对应30万元消费),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累计贴息不超过1000元(对应10万元消费)。
为确保政策落地,《方案》明确,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贷款经办机构共为23家,包括6家国有大行(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);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(中信银行、光大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招商银行等);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。
在贴息流程方面,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在8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,需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,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。后续,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,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、贴息上限等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金额,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,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,借款人可通过短信、手机App等方式知晓贴息具体情况,无需额外操作。
截至记者发稿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《方案》,依法合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相关工作。其中,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表示,将于2025年9月1日起,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。此外,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,后续将通过手机银行App、官方微信公众号、官网、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。
基于上述信息,8月13日,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购买一辆售价23万元的特斯拉车辆如何享受财政贴息政策时,工作人员回应称:“目前我行尚未执行该项政策,主要仍以特斯拉的金融方案为准,当前提供的是首付7.99万元的‘5年0息’贷款活动。”
为进一步核实政策落地情况,记者又联系了特斯拉中国的销售人员,对方表示:“目前尚未收到配合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,销售端仍以现有的金融促销方案为主,也就是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与‘5年0息’贷款。”
2
专家:杠杆效应显著
将推动汽车消费升级
近年来,我国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持续加码,从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到汽车下乡,再到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。此次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,再次释放出提振大宗消费的积极信号。
事实上,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。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1~7月,我国汽车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,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823.5万辆和1826.9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2.7%和12%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传统销售淡季的7月份,汽车市场依然表现亮眼,单月产销分别实现13.3%和14.7%的同比增长,呈现出明显的“淡季不淡”特征。
针对此次新出台的贴息政策,章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相较直接补贴,该政策最突出的特点是杠杆效应显著。”
他进一步解释称,与直接补贴相比,1%的贴息比例可撬动百倍于财政资金的消费贷款,大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与此同时,政策投放精准度高,能够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,重点刺激汽车等大额消费。此外,通过依托金融机构风控体系,形成了“财政引导+市场运作”的良性模式,确保了政策的可持续性。
此次政策明确将家用汽车整体纳入贴息范围,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44%的基础上,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。章弘表示,结合政策利好和市场发展趋势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突破50%的重要关口。
从中长期来看,贴息政策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。章弘分析认为,该政策不仅能有效促进消费结构升级,还可能引导消费者选择更高配置或更大排量的车型,从而推动整个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。
“更重要的是,这一政策将产生显著的产业链协同效应。”章弘强调,随着汽车消费的增长,将直接带动包括零部件制造、充电桩建设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,最终形成“消费-生产-就业”的良性循环。在他看来,这种全产业链的联动效应,正是此次政策最具价值的长期影响。
你如何看待2025年车市的发展?
后台回复“进群”加入NBD汽车互动群
]article_adlist-->更多精彩内容 ]article_adlist-->魏牌商业化总经理离职 销量快速增长背后:长城直营模式仍面临挑战“整治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”!中汽协发布最新销量数据!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至45%,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超7成
未来投入超百亿元!智界品牌独立背后:华为如何平衡“五界”?
……
新闻在身边
我在你左右
微信号:NBD-AUTO)
]article_adlist-->你还可以在以下平台看到NBD汽车每经网|今日头条|一点资讯
企鹅号|搜狐号丨新浪看点
配资网站查询,配资论坛登录入口官网,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