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团决赛现场,一个身高只有1米37的小姑娘站在跳马跑道起点。
教练刚喊完"邓琳琳,你上",这个被队友戏称为"送水工"的替补选手就冲了出去。助跑、起跳、转体、落地,一气呵成,稳得就像钉在垫子上似的。那年她16岁,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帮中国队拿下首个体操女团金牌。观众席上有人嘀咕:"这丫头片子咋这么稳当?跟个小秤砣似的。"
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,邓琳琳又来了。平衡木决赛抽签结果出来,教练组直嘬牙花子——第三个出场,这顺序可不咋地。前面两位选手接连失误,场边的记者已经开始写"中国体操遭遇滑铁卢"的稿子了。轮到邓琳琳上场时,她搓了搓手掌,心里默念:"稳住就能赢。"木上的动作干净利索,落地时两脚像是焊在了垫子上。15.600分!解说员激动得破音:"教科书级别的表现!"这个身高垫底的小姑娘,愣是成了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两届奥运会都拿金牌的选手。
退役后的体检让医生都傻眼了。仪器上显示1米40,比当运动员时还高了3厘米。队医挠着头说:"这骨头咋还带后劲儿的?"队友们起哄:"琳琳这是要把当运动员时没来得及长的个子都补回来啊!"其实明眼人都懂,常年高强度训练压制了生长发育,退役后自然就蹿个儿了。邓琳琳倒是不在意:"长高点儿也好,以后买衣服不用总逛童装区了。"
放着现成的明星路不走,邓琳琳拎着双肩包就去了北大。开学第一天就闹了笑话,她站在微积分课堂上听得云里雾里,小声问同桌:"参考文献是啥?是不是就是比赛前看的对手录像?"同学们憋着笑,这才发现奥运冠军也有犯迷糊的时候。那段时间她可没少遭罪,训练表改成了学习计划,连上厕所都在背单词。毕业典礼上导师拍着她肩膀说:"拿金牌不稀奇,能拿下北大文凭的运动员才是真本事。"
2023年芜湖民政局来了对特别的新人。工作人员瞅着结婚登记表直乐:"姑娘,你这身高差够萌的啊!"邓琳琳的丈夫顾雪宋是射箭运动员,1米85的大高个。领证那天,顾雪宋弯腰听她说话的样子,活像在给领导鞠躬。三场婚礼办得简单实在,宁波那场连主持人都省了,两口子自己报幕。有亲戚打趣:"琳琳找对象是不是专挑高的?好弥补自己的遗憾?"她笑着回怼:"我这是给未来孩子争取身高基因呢!"
现在的邓琳琳在安徽师大当体育老师,学生们最爱听她讲比赛故事。有个胆小的学生总不敢上平衡木,她直接把人拽到器械边上:"怕摔是吧?来,老师教你个绝招——先故意摔一次!"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,她眨眨眼:"知道吗?我伦敦奥运会夺冠的那个动作,赛前整整摔了八次。"训练馆里经常能听到她带着安徽口音的吆喝:"重心!重心!你们当自己是电线杆子啊?"
体操队的老队友们聚会时总爱拿她打趣:"琳琳现在可是人生赢家,金牌、文凭、老公,样样齐全。"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:"啥赢家不赢家的,我就是把每个阶段该做的事都做好罢了。"这话说得轻巧,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,从1米37的替补到奥运冠军,从退役运动员到高校教师,哪一步不是实打实拼出来的?就连找对象这事儿,她都跟比平衡木似的——稳准狠。
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处理。
配资网站查询,配资论坛登录入口官网,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