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40年,鸦片战争爆发,就像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,把本该自信满满的“天朝上国”卷进深不见底的涡流。一个皇帝,本来是人人夸的好儿子、好太子、能打仗、还爱过苦日子,最后却成了“昏君”的代名词。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平时在朋友圈看到的:前一天还在被点赞,转眼就被全网群嘲?道光皇帝,这号人物到底是冤枉,还是确有其咎?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传奇皇帝,以及那段让中国百姓至今痛心的往事。到底是谁把好好的“天朝上国”搅得天昏地暗?不少人心里都过不去这道槛,你愿不愿意打破成见,一起往下看?
在中国历史上,道光帝的名声那可真算是两极分化。有人说他节俭自律,堪称模范;也有人说他固步自封,最终把清朝带进深渊。争议最大的,还是鸦片战争挫败那一节。你看,有人不服:明明儿时那会儿,道光镇压天理教叛乱,敢于带枪上阵,英勇无畏,比某些皇帝强多了!可也有人打脸说,正是这样的“英雄少年”,长大后却束手无策,干脆把国家卖了。到底问题出在哪儿?
当年,嘉庆皇帝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,京城里坊间就争得不可开交。长子嫡出、文武双全、太上皇宠爱——道光的起点确实不低;镇压天理教时,他的操作也让不少人喊好。但好儿子和好皇帝之间,还隔着十万八千里。有人就在问:天理教闹事时,道光可以一枪定江山,为什么鸦片战争就指挥失误,搞得家破国亡?如此反差,他是怎么做到的?且慢,后面的戏才要开场。
咱们穿越回道光十八年,1838年。中国南方鸦片泛滥,社会动荡不安。道光即位后感受到压力山大,任命林则徐查禁鸦片。史书都写了,林则徐下广州,雷厉风行,虎门销烟那场大戏,隔着两百年也能闻到硝烟味。老百姓眼里,这算是出了口气:咱们中国终于有人站出来管事了!
不过,国际上的风向可就复杂了。英国人嚷嚷着自家鸦片贸易被断,直接请出了大炮、蒸汽船。他们盯着的不只是鸦片的钱袋子,更希望借机敲开中国大门。大街上卖水果的张阿姨、挑担叫卖的李大叔,大多数对这场风暴都还懵然不知:“英国?不就跟前年卖布的小洋鬼子一样嘛。”
但朝堂上的分歧却越闹越大。林则徐主张强硬,地方官员怕担责想息事宁人;朝中有人觉得洋鬼子掀不出大浪,道光则左右为难。民众盼安全,商人怕封港,士绅和地方豪强各有小算盘。大家都在琢磨,咱们还能撑多久?
表面上看,虎门销烟后,广州一带似乎重归平静。道光帝撤了林则徐,让“会办洋务”的琦善出面跟英国人谈判。清廷希望给点钱、赔个不是了事。广州街头茶楼里还议论着:“这一场洋务不过是小打小闹,广东新太守必有招数应付过去。”不少地方官员甚至开始筹划怎么在新一轮中饱私囊。
但这就是平静的假象。英国人压根不给面子,谈判桌上不咄咄逼人不罢休。这一刻,“大清上国”的老思路顶不住新世界的铁锤,消息传到北京,道光帝勃然大怒,却没料到处处是障碍。反对声音也开始冒头:地方豪强觉得朝廷软弱,有点逆来顺受,小百姓们则奇怪:“皇上怎么开始让英吉利人耀武扬威了?”
不久,广州守军士气低迷,倚老卖老的武将,竟然不如与外国人混熟的买办精明。随着谈判陷入僵局,危机只是在延后,没有真的解决过问题。此时的“表面平静”,其实是在酝酿更大的风暴。
大幕拉开到1841年初,英国突然兵分两路,一边猛攻广州,一边挥师北上。原本清廷还以为对方只是虚张声势,道光帝觉得自己撑撑面子,总能拖得过去。结果被直接打脸:英军铁壳大船,江上来去如风,中国水师的木船几炮就翻。英国人分分钟攻破防线,大清守将仓皇失措。
更惊人的是,沿途百姓竟然像“看热闹”一样围观,还主动卖水果、蔬菜给英军。呐,这可不是轻小说,是真实历史:外来的军队在中国土地上横行,当地人却没有集体抵抗情绪,反倒觉得与朝廷早就不“贴心”了。百年累积的民心疏离,在这一刻全暴露出来。
前文说的“朝廷无力调动百姓”,这下算是石锤了。强敌当前,前线士气低落,后方人心冷淡,道光帝只能一再换将,最终还是挡不住英军一路北进。南京城下,被逼签下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,中国彻底寝食难安。那一句“天朝上国”最终变成所有人的笑柄。
鸦片战争外表看似结束,但更深的麻烦刚刚开始。英国获得割让的香港、通商权、赔款,像一根根钢针插进清朝政治、经济和社会的神经。道光帝或许以为只要丢点地、赔点钱就能熄火,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个教训。列强纷纷效仿,这只“男人说得算”的清朝家族,彻底沦为被分食的蛋糕。
清廷内部问题再度爆发。保守派说万事都怪“逆臣林则徐”,开明派小声嘀咕“大清老路子不行了”。本来以为鸦片问题解决,实际上是啥都没治好,经济下滑、部队军心垮塌,地方盗匪与各类民变又死灰复燃。百姓更失望了:既然洋人能随意进出,皇帝还凭什么说“家国一统”?
想解决?难!想恢复?更难!权臣、满汉之争、地方割据都在作祟,没有一个统一方向可走。就在这座千疮百孔的“帝国大厦”里,所有人都各自打算盘。大道理没人愿意听,小算盘各家都精着呢。真正的危机,藏在不动声色中,随时可能重新爆发。
说道光帝昏,其实也不全赖他。你换我做皇帝,在那个年头,能不能干得比他高明?别看风头上谁都能说几句狠话,真落到谁手里,都是一大堆烂摊子。至于有人说他把大清带进深渊,说到底也未必只是一人之过。你不信?看看当时满堂文武,一个比一个会说漂亮话,真刀真枪的时候,都慌得比皇帝还快。一切问题都往林则徐身上推,最后还不是全输在“自大+落后”这条老路上?
光说他“昏”,也有点太便宜旁人了。想想看,鸦片泛滥是他发明的?外国人铁壳船是他造的?百姓失去信心,难道一届天子 一夜之间能补回?咱不说替谁喊冤,但也得看清历史滚滚洪流。怪他战无不胜没练出来,怪他带兵如神没生下来——反正什么锅都能甩他头上,历史书看着轻巧,换你去做,八成下场也差不多。
您看,他节俭也被骂是小气,打仗输了就骂成懦夫。人家皇帝容易吗?也不是“昏”就能一言概之的好吧,大清出这般大事故,单靠一个皇帝就能全买单?不得不说,今天看历史,嘴上风轻云淡,真要让你穿越回那个年代,保准也是一脑袋汗出。
给大家出道题:要是换个人,穿越到道光那会儿,真就能力挽狂澜,保住“天朝上国”的脸面?还是说,落后的体制和思维就像一双捆绑手脚的铁链,谁来也只能被历史的洪流拍在岸边?有的人说怪皇帝,有的说怪祖宗留下的烂摊子,还有人说要怪“老百姓太冷淡”,你怎么看?到底是“昏君误国”,还是“时代抛弃了所有人”?欢迎来吵一架!
配资网站查询,配资论坛登录入口官网,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